2011年12月31日 星期六

Stephen Bayley:將近30年仍未完成的房子

跟Terence Conran合著,設計全書A-Z,當代文化與設計評論家Stephen Bayley,有件有趣的軼事。

刊登在2008/8/6獨立報的一篇訪談新聞中,Stephen Bayley談起他當時居住25年、位於倫敦西南方、卻仍未完成的房子。他說:打造一個家就像美食與性,匆忙不得。而他對花園的要求只有一個:能與書和美酒相伴而坐的地方。

對一個也在構思如何打造與設計自己第一個房子的我來說,Stephen Bayley真是一位令人會心的性情大師。

[轉載] Terence Conran的個人品味與事業版圖

小編記:今早發現一本好書,設計大師談設計,內容是英國教父級設計大師Terence Conran,與世界110位頂尖設計師的精采問答。這本書要價900元,為了確定是否值得購買收藏,我打算跨完年後去圖書館翻閱看看先。

不過倒是看了一篇網路文章後,對這位縱橫設計界與商場的康藍爵士很有興趣。也參觀了一下Conran Group網站。先將這篇好文轉載給各位欣賞:


泰倫斯‧康藍(Terence Conran)── 個人品味,也能 成就事業王國

採訪‧撰文= 杜祖業

台灣靠個人品味賺錢的個體戶不少,卻沒有出現過一個像英國康藍爵士這樣,能把個人品味經營成有聲有色的事業集團,走進Conran Shop裡,大大小小商品構築出一副「Good Life」的藍圖,只要感受過它的優質生活情境,很少不陶醉上癮的……
6月初的東京,空氣瀰漫著一股如棉絮般的暖意,快步行走的我額頭涔涔冒出汗水,從JR新宿南口步行到西新宿超高層樓群大約要20分鐘,希望趕在打烊前到達,所以腳程不覺加快起來。

來到大樓門口就隱約覺得不對,小貓兩、三隻的人群跟我上次來的情況差很多,一問之下,原來本日公休!晴天霹靂之餘看著鐵門深鎖的Conran Shop,實在心有不甘。 踱回飯店的路上一邊想著,這兩、三年我逛過倫敦、巴黎、紐約、東京各地的Conran Shop,每次抱著朝聖般的心情走進店內,感受國際最頂尖的家居時尚氣氛,歐美國家高級家居用品店不只這家,但Conran Shop獨特的氣質,陳列出的優質生活情境,就像大麻一樣讓人不自覺陶醉上癮。

製造這人間仙境的人物泰倫斯‧康藍爵士(Sir Terence Conran),以他名字命名的Conran Shop不過是他龐大事業集團的一部份,經過30多年的經營,他的勢力遍及建築、室內設計、家具設計、零售通路、餐飲連鎖、精品旅館、美術館、出版社和設計基金會等,影響力從基地倫敦向外幅射出,越過英吉利海峽到歐陸、飄過大西洋到紐約、甚至是地球另一端的日本。所有的事業體都有一個共同的態度;也是康藍爵士一生的主張「Good Life」。人人嚮往的生活情境不少混得不錯的個體戶就是靠個人品味做生意,但事業規模很難做大,做大的過程往往面臨喪失個人特色的危機,以至陷入兩邊都難兼顧的窘境。以一個人的信念或生活態度做為材料建立一整座事業巨廈,康藍爵士並非唯一,美國的瑪莎‧史都華(Martha Steward),從媒體節目樹立品味權威的地位,進而跨足商品零售,快速成長為上市公司。
這種商業模式無論是在傳統產業或新經濟IT領域都是罕見的例子,單憑老闆一人的風采魅力以及品味導師的身分,做為銷售的信心背書,顯然他們探勘到消費者內在某處未開發的綠洲,他們營造的生活情境讓人心嚮往之,buy it,get「Good Life」。學美術出身的康藍爵士一開始專精於家具設計,位於倫敦西區諾丁丘(Notting Hill)一個地下室的工作室,專接商業客戶訂單。康藍設計的家具走摩登洗練風格,大受好評之下業務順利成長。但他並不滿足當下的成就,訂作家具的市場規模有一定的局限,而且難以接觸到普羅大眾,康藍希望他的設計美學理念可以推銷給更多人,首先必須克服通路和價位的問題。60年代的英國,大戰的餘燼消失無蹤,大量興起的中產階級和專業人士對生活品質愈來愈講究,但是市場上盡是父母輩風格的老掉牙家具,當時在美國、北歐和義大利風起雲湧的現代設計家具很少在英國看到,就算有也因為數量的關係,昂貴的價格讓一般大眾難以負擔。

60年代倫敦的符號之一康藍爵士嗅聞到這股趨勢,1964年在倫敦市中心開了Habitat這間店,一網打盡所有居家生活用品,從沙發、床組到杯盤鍋碗一應俱全,以商品種類來看,是間道地的百貨公司,但Habitat的賣點不僅是價位平實、一次購足貨色齊全,更重要的是康藍爵士用一件件大大小小的商品拼貼出他心目中的「Good Life」藍圖。強烈風格與生活主張是Habitat數十年不變的特質,即使它在1995年賣給IKEA,Habitat在居家領域的角色依舊是輪廓鮮明、時髦摩登。康藍爵士對於時尚的敏銳眼光,讓Habitat成為60年代倫敦的符號之一,被稱為搖擺倫敦(Swing London)的推手之一。

回顧當時Habitat的商品,確實和之前暮氣沉沉畫清界線,迷幻的圖案和簡約的線條,忠實地反映出那個時代的美學口味。Habitat風暴很快地吹襲世界各地,康藍的「Good Life」主張從抽象名詞變成琳琅滿目的商品,而他也不再安於家具設計師的角色,家具不過是生活美學其中一個螺絲釘,市場對Habitat的熱烈反應讓他窺見個人品味有可能發展成巨大的事業王國,於是康藍爵士將他熱愛的現代風格延伸到其它生活領域,透過他旗下的建築、商品開發、出版團隊大聲宣揚,成為20世紀現代設計最有影響力的人物。1973年,Habitat在英國已有18個據點,同時首次跨出國內,進軍以口味挑剔著稱的巴黎,精力充沛的康藍再闢新系列Conran Shop,這個掛上他名字的店舖,商品比Habitat檔次要高,就康藍自己的說法是有些商品因為價位或風格的關係無法擺在Habitat架上,特別是設計師系列的商品,康藍不願意優秀的設計就此埋沒,於是Conran Shop成為旗下零售體系的旗艦。

康藍曾經說過:「我深信只要是價位合理、製作品質良好、設計精美的商品一定賣得出去。」即使是走普羅路線的Habitat,依然非常重視設計美學和時髦流行,不因為價格打折扣,但對消費能力和品味層次更高的客戶來說,Habitat是無法滿足他們的,Conran Shop對準他們的荷包和美學品味發射致命的一擊。經營重心逐漸轉移Habitat在1981年成為上市公司,隔年康藍買下世界最大的嬰兒用品連鎖店Mothercare與Habitat合併。這個集團陸續進軍男女裝市場,並入主法國FNAC,成為大股東,整個80年代快速發展下來為康藍累積雄厚的資本。90年代初,康藍卸下總裁的職位,沒多久Habitat就賣給IKEA,這時康藍的重心逐漸移轉到Conran Shop和餐飲事業上。

康藍花了350萬英磅從米其林集團買回Conran Shop,開始進行展店計畫,在8、9年之內開了巴黎兩家、東京和福岡各一家、紐約一家、倫敦增至4家,今年下半預計在東京丸之內再添一間。每一間Conran Shop雖然商品內容大同小異,但依所在地方略有調整。就像Habitat一樣,Conran Shop現在也是一次購足型的賣場,巴黎、倫敦和紐約的店舖每間都是佔地廣大,從客廳、臥室、廚房到庭園,涵蓋所有家居生活機能。

康藍爵士的「Good Life」品味在Conran Shop毫無保留地呈現,他所選擇的商品包括著名設計師的經典作品、年輕新銳的前衛之作、以及獨家專屬的設計,在店內逛一趟下來,當今國際在流行什麼,哪些是不被歲月淘汰的經典,這一季最in的居家風格,大致在腦中成型。英倫餐館征服花都人餐飲是康藍另一項重要的事業,早在1953年,他就開了一間Soup Kitchen輕食店,只賣湯、法國麵包和義式咖啡,以低價供應基本水準的飲食。接下來30年,康藍斷斷續續開了幾間餐廳,不過都沒有80年代末那麼認真,卸下Habitat的重擔後,康藍以他的大本營;泰晤士河畔的Butlers Wharf為出發點,一家接一家愈開愈入戲。Butlers Wharf這塊區域以康藍投資的Design Museum為中心,各種風格的餐廳、酒吧結合花市和Conran Shop成為倫敦市民週末消磨時間的逛街地點。

康藍爵士開的不是那種老氣橫秋的正統餐館,結合加州和澳洲的無國藉融合料理、新派法國菜、亞洲菜都是他勇於嘗試的種類。可以看出他對於美食潮流的重視,就像每一間餐廳摩登洗練的裝潢一樣,光鮮時髦的都會風貌,深受專業雅痞階級的喜愛,與Conran Shop的客層不謀而合。英國食物向來以難吃聞名,鮮少聽說英國餐館跨出國門可以存活的例子,康藍卻斗膽將館子開到巴黎去,成天嘲笑英國佬廚藝有多爛的法國人,竟然無法抗拒開在左岸的Alcazar,這間被康藍收購重建的俱樂部,以超級時髦的面目重返花都,立刻成為城內最熱門的話題,康藍即使征服不了法國人的胃,至少他所塑造的氣氛情境,巴黎人是徹底折服。
如果這樣說下來,你對康藍的「Good Life」仍然滿頭問號,看幾本Conran Octopus出版的書應該可以盡窺全貌。這間80年代創立隸屬Habitat集團的出版社,將康藍個人生活品味盡錄書頁之間,IKEA收購Habitat,Conran Octopus被其它財團接手,但是整個出版方向與康藍仍是關係密切,在室內家居、花藝庭園到飲食生活這類軟性書領域佔有屬一屬二的地位,專攻摩登現代的美學風格。康藍爵士本人掛名的書也不少,談他喜愛的家居風格、開餐廳的經驗、眼中的倫敦,至頭至尾的簡約現代氣味,從他開設第一間Habitat以來沒變過。

很難去解釋什麼是「Good Life」,但沒有人懷疑康藍提出的生活情境不是「Good Life」,他把自己畢生的最愛、信仰和生意結合在一起,這種強烈個人色彩的商業模式很難模仿,卻帶給我們一個重要的啟示:風格不是一天造成的。有趣的購物戰利品展覽培養風格需要無比的耐心,康藍集團底下有個基金會(Conran Foundation),每年固定舉辦一個有趣的展覽,就是找一位時尚設計領域的名人,給他1萬英磅去買東西,最後把購物戰利品擺在倫敦Design Museum展示,《Wallpaper》總編輯、當紅設計師Marc Newson都被邀請過。這個展覽所費不多,每年一定會引發話題,愛買的時髦人士無不好奇他們究竟買了什麼。

康藍藉由這些意見領袖傳達採購優質設計良品的訊息,雖然不是直接替旗下事業促銷,卻隱約地把設計、時尚、購物和Conran的形象串連在一起。年過70喜歡叼根雪茄吞雲吐霧的康藍爵士,追求「Good Life」的熱情絲毫不減,為了採買Conran Shop新闢的亞洲設計雜貨區,親自遠征越南、印尼、泰國、日本,遇見漂亮的設計雜貨,歡喜得就跟小孩子沒兩樣。有這樣充沛的原始動力和精神,才有可能建立個人品味的事業王國吧。一面想著,一面心裡在盤算明天去機場前有沒有時間再跑一趟Conran Shop。

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

[轉載]經理人月刊-迪士尼SCSE法則

在全世界5個迪士尼樂園之中,東京迪士尼的造訪人數高居世界第一;同時,它還能在每年服務1500萬名遊客的情況下,以高水準的服務品質吸引遊客再次造訪,創下每年高達98%的回客率。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些在最前線服務的迪士尼員工,有九成是工讀生。
曾經擔任東京迪士尼樂園第一期正式員工、現任JS Partner負責人的福島文二郎,在《沒經驗的新人,也能成為100分員工》一書中,公開分享東京迪士尼的領導哲學:
首先,迪士尼在招募工讀生時,原則上都會先預設為「全部錄用」,然後,從中挑選出「喜歡教人」「有熱忱」的工讀生,詢問他們是否有意願擔任訓練員。通常,在經過公司內部訓練後,即使是只具備工讀生的身分,也能扮演起傳承公司文化的要角,甚至成為新進人員的榜樣。
在如此特殊的人力結構下,迪士尼的企業文化及工作規則是否明確,就顯得非常重要,否則年輕又經驗不多的工讀生,在面臨各種突發狀況時,很容易手忙腳亂,導致服務品質低落。
為了防止這樣的狀況發生,迪士尼在進行員工訓練時,都會反覆教育一套獨門的「SCSE法則」(Safety、Courtesy、Show、Efficiency),協助員工建立一套可用於任何狀況的思考原則;而迪士尼員工在面對各種問題時,也都必須以「S→C→S→E」的優先順序來衡量:
1.安全(Safety):對於每天平均有4萬名遊客造訪的迪士尼,「安全第一」是不容忽視的最高指導原則。遊客的安全先獲得保障,才能享受美好的消費體驗。因此,迪士尼要求全體員工,只要遇到危險狀況或感覺到危險時,就要立刻執行因應的相關措施。
2.禮貌(Courtesy):迪士尼秉持「所有遊客都是VIP」的理念,要求員工對待所有遊客,一律要恭敬有禮,並且面帶笑容;與遊客面對面接觸時,也要直視對方的眼睛。此外,員工也要懂得發揮同理心,自動自發提供遊客需要的協助。
3.表演(Show):在迪士尼,所有的工讀生都被稱為「Cast Member」(劇組人員,意指表演的一分子),Cast不僅意謂「員工」,同時也代表「演員」。由於迪士尼將園區內顧客所感受得到的消費經驗,都稱為「前台」,員工無論是戴頭套表演、或擔任解說員、賣東西,一律視為「表演內容」,因此演員(員工)一上台就必須切換前後台之間的開關,個人情緒只能留到下班後,即使是親友問起後台的祕密,也必須保密。
4.效率(Efficiency):遊客付出金錢與時間專程前來,倘若工作人員無法使遊客感受到對等的享受,遊客就不會想再光顧。因此,精簡而有效率地達成遊客的期望,也是迪士尼要求工讀生努力的目標,以不做無謂浪費為訴求,用最精簡的方式為遊客帶來更多歡樂。
(製圖、撰文 / 蔡芳紜,編輯 / 陳清稱,本文取材自《經理人月刊》2011年12月號


2011年12月22日 星期四

也談談2012年台灣大選:沒有主軸

身為一個本業是政治學研究的作者而言,一直避談現實的政治情況或問題,似乎有點未盡社會責任。撇開政黨立場,我也談談觀察這次大選的幾個思考。

2012年1月14日,台灣民眾將選舉新一任的總統與立法委員。選民將投三張票:一張是總統選舉票,一張是區域立委選舉票,另一張則是新設的不分區立委政黨票。

當媒體沸沸揚揚的炒作農舍案、宇昌案、富邦宴,這次大選的熱度始終不如往常。更令人覺得遺憾的,是政策辯論的表現上,候選人們還是一如往常,瀰漫著口號、務虛、分贓、媚俗。

媒體界舉辦了兩次總統候選人、一次副總統候選人的電視辯論會。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也辦了一次「文化界提問總統候選人」的發表會。有關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議題等滿天飛舞,提問內容龐雜,確實體現了台灣多元發展的種種訴求,但無法務實、聚焦的對話與討論,始終是這些政策議題無法有效論述的原因。

當候選人無法提出具體的願景、政策目標、策略做法時,任何的提問,仍只是類威權時代的「攔轎喊冤」。各界人士只能利用短短的一兩分鐘提出意見,最後加上問句,逼使候選人親口講稿幕僚準備好的資料,然後實問虛答一番。好處是,他們注意到這些問題了。壞處是,他們還是講不出問題核心究竟在哪,也沒有跟公眾指出問題該如何解決。

特別是,經濟或產業政策的論述特別薄弱。這較之以往,是很不尋常的事情。或許在這四年、兩次金融與歐債危機的情況下,政黨們根本還沒好好思考過,未來經濟治理的新模式(這是明年1月底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議程主題)。實在很令人擔心,大選之後,我們的經濟民生問題、產業發展、金融治理,這些錯縱複雜的問題,該怎麼辦。

經濟問題的重要性,不是在如何讓民眾大家都賺錢,而是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經濟問題無疑是牽涉最多利害關係人的政策議題。牽一髮動全身。但我們的政治人物卻一副打算視而不見。我們只聽到一方說,經濟很好;另一方說,經濟非常不好。然後呢?

另一個問題是大家都迴避,但政治人物也無能解決的,是官僚體系問題。這個問題我會另外再談。官僚系統+經濟政策,兩個有焦距的問題,幾乎就構成了西方政治中左右派思想辯論的主軸。但台灣的政治人物,我看是沒人敢動龐大官僚體系這個怪物。因為這個怪物還是大票倉。

所以我看這次大選,我認為整個選戰的主軸就是:沒有主軸。

2011年12月17日 星期六

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納博科夫的頌詞

這篇書評寫得真好。
把納博科夫的詭譎多端、神采軼事、趣味風流,寫得言簡意賅、深入淺出。
我們都該學習納博科夫,做一個講究「科學的激情」和「藝術的精確」的好讀者。

謹向書評原作者致敬,並請慨允轉貼如下:

篇名:納博科夫那股勁兒

出於某種機緣,我認識了納博科夫,重新組合了我書架上的書們的擺放位置。出於某種機緣,因為納博科夫,我認識了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些人。出於某種機緣,我為《納博科夫傳》的中譯本推薦了一個完美的譯者,撰寫了內容介紹,聚攏了幾位納博科夫愛好者,採訪了它的作者,並在第一時間讀到了成書後的它。對我而言,它不僅是一本納博科夫百科全書,還是普魯斯特筆下的“有靈之物”。因為這本書,我看到了一個“愛好者”可能生長的形狀。 
  我把納博科夫看作一個完美的人。沒錯,他少年風流,閱女無數。他熱衷炫技,玩弄讀者,他的每一頁彷彿都寫著“我牛叉”三個大字,孤傲自戀,口出狂言,不可一世。他不會開車,不會打字,不會寒暄應酬,累煞完美的妻子。 
  我喜歡納博科夫那股勁兒。他是個昆蟲學家,踏遍歐美大陸捕捉蝴蝶。他是個講究“科學的激情”和“藝術的精確”的好讀者,提醒學生注意包法利夫人眼睛的漸變色。他是個高挑健壯的運動好手,守門時撞到昏厥,肋骨折斷,抱著足球死不放手。流亡年代,他以教授網球與拳擊維生。他是語言天才,逍遙於俄英法三度空間,大西洋上空的一片羽毛,不屬於任何一個界限分明的大洲。他有執拗可愛的一面。為了保證從俄國革命中搶救出來的俄語財富不流失,在劍橋,他每天抄寫俄語詞典;僑居柏林15年,拒絕學習“難聽的”德語,水平只限於在超市結結巴巴地買香腸。一舉成名後,竟耗時14年將薄薄一本《葉甫蓋尼•奧涅金》譯註成四卷本英文鉅作——這個堂吉訶德式的瘋狂舉動無人理解,他也因此與摯友埃德蒙•威爾遜分道揚鑣,一段文壇佳話就此葬送。 
  他運氣好,命運的每一次遭遇,都變成通向成功之路的關鍵轉折。放棄一流的俄語,被迫用他認為是二流的英語來寫作,對年逾不惑的作家無疑是種悲劇。然而命運總愛與他兜圈子。寓居美國後,他潛心創作的俄語作品都無法寫完,猶猶豫豫寫出甚至打算付之一炬的英文作品卻總是為他帶來盛名。如果沒有俄國革命,他還是那個孤芳自賞寫抒情詩的老貴族。如果沒有歐洲流亡生涯,他不會在絕對的孤獨中探索無人喝彩的小說藝術。如果二戰沒有爆發,如果妻子薇拉沒有猶太血統,他不會逃亡美國那片陌生的大眾文化的樂土,放棄他獨特的俄語,努力成為一個美國作家,並以美國人前所未見的文體,開拓了英文寫作的疆界。 
  納博科夫還是個很英俊的人。讀者們看到的,大都是他五十歲以後的照片。許多人看圖說話,說一眼就看出是個肥胖的老毛子。這對他不公平。納博科夫曾經帥可敵國。所謂肥胖的老毛子形象,不過是他長跑調的結果。想當年,他從克里米亞逃亡到希臘,只呆了三週,就發生了三樁風流韻事,且每一樁都有認真的“思想交流”。他從柏林到陌生的巴黎參加作品朗誦會,英俊的面孔和迷人的聲音引來“數千名婦女”,流亡作家圈中哪有人見過這種架勢。英俊至此,無論如何驕傲風流也是可以原諒的。 
  納博科夫是個堅定的個性主義者,討厭獨立和個性之外的任何東西。無論走到哪裡,他都是個不合群的異類。他擁有非同尋常的自信,對自己的天才從不懷疑。孤獨從來不讓他沮喪,他因孤獨而愈顯高貴。在極簡主義盛行的時代,他是個頑固的極繁主義者。他全心致力於那些人所不知的技藝,並相信自己所經營的,是了不起的傑作。 
  對熱愛寫作的人來說,納博科夫的作品是小說技巧百科全書。你永遠可以從他的任何一部小說中發現嶄新的絕妙的東西。即使未完成的斷片殘簡,也能給敏感的習作者帶來靈感的觸動。他的身後,總是跟著一大串致敬者:格恩厄姆•格林,厄普代克、品欽、巴斯、巴塞爾姆、佩雷克……以及一長排感恩的諾獎獲得者:大江健三郎、庫切、帕慕克……只要小說還存在,這個名單就會無限續寫下去。他的小說有無限種解釋的可能,讀三遍以上才能撥雲見日,難怪各種版本的教科書中,納氏小說的故事梗概總是各不相同,錯誤百出,遑論準確解讀。 
  不過,如果沒有洛麗塔颶風,納博科夫在美國人眼中,與其說是作家,毋寧說是個淵博而古怪的學者。評論界對他的文學作品冷淡而有敵意:“一個擁有如此突出能力的作家應該更多地致力於永恆價值上,而不是在文學技巧上玩聰明的雜耍。”時至今日,誰也無法否認,文學教授納博科夫與小說家納博科夫教給我們的,遠遠超過了“聰明的雜耍”,如果你願意,盡可以從中讀到無數的道德訊息、哲學思想、彼岸世界、神聖救贖……然而這又是他一再聲稱他的小說所輕視的東西。 
  《洛麗塔》之後,他最好的作品是《微暗的火》和《阿達》。它們很難討普通讀者喜歡,將形式技巧玩到極限。《洛麗塔》之前,他用英語寫作的《塞•奈特的真實生活》和《庶出的標誌》是被忽視的偉大之作。然而,我最喜歡的那個納博科夫還是用俄語寫作的那個流亡之人。那時候他叫西林。俄語中意為天堂鳥。我始終覺得,《天賦》才是他最好的作品。在俄語中,此書名為“Dar”,意為“獻禮”,是俄羅斯作家納博科夫向俄羅斯文學傳統奉上的獻禮。可惜遙遠的蘇俄阻斷了它的回鄉路,直到半個世紀後,俄羅斯才收到了它。 
  《天賦》斷斷續續寫了五年。在此之前,納博科夫六部長篇也不過總共用了五年時間。他35歲之後所有作品的端倪,都可以在《天賦》中找到。神秘的塞巴斯蒂安、可憐的洛麗塔、癡狂的亨伯特、令人心碎的普寧教授、瘋癲的金波特……仔細尋找,《天賦》中到處都是他們的影子。寫作這部書的過程中,他還轉而寫出了《斬首之邀》。《斬首之邀》又孕育了《庶出的標誌》。還有十幾個短篇小說,幾部詩劇。這些像被切割的晶體表面一般閃亮而精確的短篇小說,支撐著納博科夫作為一個溫柔、敦厚、悲憫、仁慈的“自由主義的人道主義者”的身份。《菲雅爾塔的春天》是一首陰翳且晦暗的長詩。《喬爾布的歸來》(中文本有譯為《舊夢重尋》)動人心弦,結尾令人寒徹。《雲,城堡,湖》的主人公似乎在請求作者把他抹去,因為在文本中無法堅持生存下去,他“無力屬於人類”這個殘暴的種族。你盡可以把它們當散文或長詩來讀。美,的確,然而又不止美這麼簡單。每一個短篇都有匠心獨具的運思。每一個細節都是語義叢生的文本叢林的秘密機制。如果你願意,撇開美和秘密機制,處處可見“永恆的價值”;然而撇開這一切,損失的將是納氏小說中最大的價值。閱讀納博科夫的行旅,我以為,就當從這裡開始。

舊筆記本中的語錄-查理蒙格、富蘭克林

1. Charlie Munger
找出你最擅長的事情,然後持之以恆、樂此不疲地去把它做好。

2. 富蘭克林
一個成功的生意人,在事業上很精明,因此能很早「退休」,
將時間和才能貢獻給科學、政治,
最終建立國家。

台灣股票交易的費用與稅

買進時:
手續費 =
股價 x 張數 x 0.1425%

賣出時:
1. 手續費 = 同上
2. 證交稅 = 股價 x 張數 x 0.3%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電動車電池問題的new business model

2大龍頭超商加入推動電動機車行動。
全家將在年底前就165家駐車店鋪導入充電站;
統一超商(7-11)則配合澎湖低碳島推出電池交換服務,28個據點即日起與中華汽車合推電池交換業務,每次交換僅收費15元。

李嘉誠新投資動作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11213000996&cid=5081898

就讓我們過一段時間來檢視,李首富的寶刀是否未減。他的投資準則永遠一致、數十年如一:景氣好時投資獲利產業、確保高現金流量,景氣差時逢低大舉買入資產地皮。

道理我們都知道,差得就是我們沒有李嘉誠的投資紀律。


逢低搶進 李嘉誠大舉圈地



大陸樓市面臨宏觀調控量價萎縮,香港首富、也是富比士評比的華人首富李嘉誠逢低搶進,出手圍獵一線城市,繼11月初斥資8億元(人民幣,下同)在佛山底價拿地之後,12月初再以19億「抄底」價,買下大連西崗區住宅和商業物業用地。
李嘉誠旗下企業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兄弟地產公司的投資觸角,出手毫不手軟的伸向大陸一線城市「抄底」,中國經濟網報導,調控政策越是加碼,李嘉誠「圈地」越不手軟,12月2日,李嘉誠旗下企業,長實及和黃各出資50%組成寶立發展有限公司,斥資19億元拿下大連西崗區黑咀子碼頭一宗用地,地塊總面積為14萬3034平方公尺,收購後將發展成住宅及商用物業。
都是以抄底價取得
換算之後,李嘉誠搶地的快、狠、準讓人不得不佩服,以地塊建築規模達50.5萬平方公尺,推算樓面價只有376元/平方公尺,資深房地產業內人士指出,這已是「抄底」價,甚至低於流拍、底價成交。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1月初,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曾斥資8億元在佛山拿下一塊商業用地,也是底價成交。
中國經濟網報導,去年11月26日,和記黃埔透過競拍方式以13.1億元的價格標下重慶兩江新區一處住宅用地。不到一個月,和黃再次出擊上海,首進大連和南京,在一月之間斥資逾73.8億元連拿四處地塊。今年年中李嘉誠更高調宣稱,準備大舉抄底拿地,依舊看好大陸的房地產業。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分析師楊紅旭表示,對於實力超強的外資,現在進場正是抄底拿地最好時機,外資融資管道多,資金鏈相對比較寬鬆,現金流情況較好,有能力在熊市時頻繁圈地。
市場人士認為,李嘉誠就是善於逆市投資的商人,而「低吸高拋」就是他慣用的投資法則。外資圍獵一線城市,就是在賭調控政策的走向,認為房地產調控終將會放鬆,地產會迎來春天,因此低進高出,算好市場的節點後押注,看好的是2013年大陸地產業會有好前景。
和記黃埔分進合擊
值得注意的是,從未登陸廣州推案的長江實業,首次進軍就推案兩個全新商業和住宅項目,長江實業是李嘉誠創辦的長江集團旗艦企業,也是香港規模最大的地產開發商,主營業務是發展住宅及工商物業。推出包括計畫於2012年年初推出坐落於蘿崗金坑森林公園內的「禦湖名邸」,以及位於黃埔地鐵上蓋的「都會新城」兩大項目。
長江實業在一線城市的動作正表明,開始獨立操作品牌,主攻一線城市,也意味與專司二、三線城市房地產開發的和記黃埔並行發展。

2011年12月1日 星期四

服務業的紀律與創意

服務業的從業人員,要講求的應該是紀律,而非創意。
因為服務業本身已經處在一個富創造力的工作情境了,
創意是基本的必備能力,不需特別強調。
反倒是在這種工作情境中,服務人員常忘了或脫離了基本規矩、禮貌、道理,
所以更應該要求其紀律性,導致亂無章法、鬆散怠慢的表現。

相反的,在了無生氣的官僚組織中,紀律已經內化在法制中,
他們不能再強調紀律。官僚需要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