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8日 星期一

報業面對網路何去何從?一個閱讀者的觀點

因為讀了一些美國作家John Updike的東西,昨天花了一些時間瀏覽紐約時報、紐約客、英國衛報的網頁,發現他們的收藏資料真是豐富,許多舊時的經典文章、文人名流間往來的通訊短文、網站內的搜尋連結、還有網路讀者的評論內容,東點西連的亂逛一番,真是暢快無比。

我哥跟我講過一個有趣的觀念:科技用品的創新,其目的要嘛是減少使用的時間,要嘛是增加使用的時間。前者是為求方便快速,資訊隨取隨得;後者是求內容豐富,可以消磨時間。我在想傳統的報章雜誌,在面對網路時代的新挑戰時,除了強調更快更新的訊息子彈發射外,另一種更深藏內蘊的經典風格,也可以獲得閱聽眾更長銷的青睞。

這使我們得重新審視網路內容上的資料與知識寫作問題。尤其在即將來臨的電子書時代,紙張與網路的關係,不一定就是「紙張的流傳性較長久,網路的傳佈性較短快」這種邏輯。而是可能恰好相反。尤其在雲端的趨勢下,電子網路的資料庫幾乎變成一種低廉又方便的儲存形式(說來這其實是當初資訊革命論的初衷)。我們可以將百年報業雜誌的內容蒐羅在一個網站首頁上,四通八達的通向不同世代的舊聞軼事、珠璣雋語、社會對話,我們還可看到更多更廣的評論如便條紙般的層疊其中,喧嘩的好不熱鬧,豐富的繁華似錦。對愛讀書的人來說,網路可以有更多可能性。

不過關鍵是,報章雜誌的「現時」內容為何?今日的垃圾很難變成明日的黃金。但今日的晶鑽可能經過時間磨拭而更顯亮眼。我們的報紙資料庫如果乏善可陳,可能不只是因為沒人要看過時的文章,更可能的原因是,報章雜誌沒有編輯出耐久的文章給讀者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