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1日 星期六

Stephen Bayley:將近30年仍未完成的房子

跟Terence Conran合著,設計全書A-Z,當代文化與設計評論家Stephen Bayley,有件有趣的軼事。

刊登在2008/8/6獨立報的一篇訪談新聞中,Stephen Bayley談起他當時居住25年、位於倫敦西南方、卻仍未完成的房子。他說:打造一個家就像美食與性,匆忙不得。而他對花園的要求只有一個:能與書和美酒相伴而坐的地方。

對一個也在構思如何打造與設計自己第一個房子的我來說,Stephen Bayley真是一位令人會心的性情大師。

[轉載] Terence Conran的個人品味與事業版圖

小編記:今早發現一本好書,設計大師談設計,內容是英國教父級設計大師Terence Conran,與世界110位頂尖設計師的精采問答。這本書要價900元,為了確定是否值得購買收藏,我打算跨完年後去圖書館翻閱看看先。

不過倒是看了一篇網路文章後,對這位縱橫設計界與商場的康藍爵士很有興趣。也參觀了一下Conran Group網站。先將這篇好文轉載給各位欣賞:


泰倫斯‧康藍(Terence Conran)── 個人品味,也能 成就事業王國

採訪‧撰文= 杜祖業

台灣靠個人品味賺錢的個體戶不少,卻沒有出現過一個像英國康藍爵士這樣,能把個人品味經營成有聲有色的事業集團,走進Conran Shop裡,大大小小商品構築出一副「Good Life」的藍圖,只要感受過它的優質生活情境,很少不陶醉上癮的……
6月初的東京,空氣瀰漫著一股如棉絮般的暖意,快步行走的我額頭涔涔冒出汗水,從JR新宿南口步行到西新宿超高層樓群大約要20分鐘,希望趕在打烊前到達,所以腳程不覺加快起來。

來到大樓門口就隱約覺得不對,小貓兩、三隻的人群跟我上次來的情況差很多,一問之下,原來本日公休!晴天霹靂之餘看著鐵門深鎖的Conran Shop,實在心有不甘。 踱回飯店的路上一邊想著,這兩、三年我逛過倫敦、巴黎、紐約、東京各地的Conran Shop,每次抱著朝聖般的心情走進店內,感受國際最頂尖的家居時尚氣氛,歐美國家高級家居用品店不只這家,但Conran Shop獨特的氣質,陳列出的優質生活情境,就像大麻一樣讓人不自覺陶醉上癮。

製造這人間仙境的人物泰倫斯‧康藍爵士(Sir Terence Conran),以他名字命名的Conran Shop不過是他龐大事業集團的一部份,經過30多年的經營,他的勢力遍及建築、室內設計、家具設計、零售通路、餐飲連鎖、精品旅館、美術館、出版社和設計基金會等,影響力從基地倫敦向外幅射出,越過英吉利海峽到歐陸、飄過大西洋到紐約、甚至是地球另一端的日本。所有的事業體都有一個共同的態度;也是康藍爵士一生的主張「Good Life」。人人嚮往的生活情境不少混得不錯的個體戶就是靠個人品味做生意,但事業規模很難做大,做大的過程往往面臨喪失個人特色的危機,以至陷入兩邊都難兼顧的窘境。以一個人的信念或生活態度做為材料建立一整座事業巨廈,康藍爵士並非唯一,美國的瑪莎‧史都華(Martha Steward),從媒體節目樹立品味權威的地位,進而跨足商品零售,快速成長為上市公司。
這種商業模式無論是在傳統產業或新經濟IT領域都是罕見的例子,單憑老闆一人的風采魅力以及品味導師的身分,做為銷售的信心背書,顯然他們探勘到消費者內在某處未開發的綠洲,他們營造的生活情境讓人心嚮往之,buy it,get「Good Life」。學美術出身的康藍爵士一開始專精於家具設計,位於倫敦西區諾丁丘(Notting Hill)一個地下室的工作室,專接商業客戶訂單。康藍設計的家具走摩登洗練風格,大受好評之下業務順利成長。但他並不滿足當下的成就,訂作家具的市場規模有一定的局限,而且難以接觸到普羅大眾,康藍希望他的設計美學理念可以推銷給更多人,首先必須克服通路和價位的問題。60年代的英國,大戰的餘燼消失無蹤,大量興起的中產階級和專業人士對生活品質愈來愈講究,但是市場上盡是父母輩風格的老掉牙家具,當時在美國、北歐和義大利風起雲湧的現代設計家具很少在英國看到,就算有也因為數量的關係,昂貴的價格讓一般大眾難以負擔。

60年代倫敦的符號之一康藍爵士嗅聞到這股趨勢,1964年在倫敦市中心開了Habitat這間店,一網打盡所有居家生活用品,從沙發、床組到杯盤鍋碗一應俱全,以商品種類來看,是間道地的百貨公司,但Habitat的賣點不僅是價位平實、一次購足貨色齊全,更重要的是康藍爵士用一件件大大小小的商品拼貼出他心目中的「Good Life」藍圖。強烈風格與生活主張是Habitat數十年不變的特質,即使它在1995年賣給IKEA,Habitat在居家領域的角色依舊是輪廓鮮明、時髦摩登。康藍爵士對於時尚的敏銳眼光,讓Habitat成為60年代倫敦的符號之一,被稱為搖擺倫敦(Swing London)的推手之一。

回顧當時Habitat的商品,確實和之前暮氣沉沉畫清界線,迷幻的圖案和簡約的線條,忠實地反映出那個時代的美學口味。Habitat風暴很快地吹襲世界各地,康藍的「Good Life」主張從抽象名詞變成琳琅滿目的商品,而他也不再安於家具設計師的角色,家具不過是生活美學其中一個螺絲釘,市場對Habitat的熱烈反應讓他窺見個人品味有可能發展成巨大的事業王國,於是康藍爵士將他熱愛的現代風格延伸到其它生活領域,透過他旗下的建築、商品開發、出版團隊大聲宣揚,成為20世紀現代設計最有影響力的人物。1973年,Habitat在英國已有18個據點,同時首次跨出國內,進軍以口味挑剔著稱的巴黎,精力充沛的康藍再闢新系列Conran Shop,這個掛上他名字的店舖,商品比Habitat檔次要高,就康藍自己的說法是有些商品因為價位或風格的關係無法擺在Habitat架上,特別是設計師系列的商品,康藍不願意優秀的設計就此埋沒,於是Conran Shop成為旗下零售體系的旗艦。

康藍曾經說過:「我深信只要是價位合理、製作品質良好、設計精美的商品一定賣得出去。」即使是走普羅路線的Habitat,依然非常重視設計美學和時髦流行,不因為價格打折扣,但對消費能力和品味層次更高的客戶來說,Habitat是無法滿足他們的,Conran Shop對準他們的荷包和美學品味發射致命的一擊。經營重心逐漸轉移Habitat在1981年成為上市公司,隔年康藍買下世界最大的嬰兒用品連鎖店Mothercare與Habitat合併。這個集團陸續進軍男女裝市場,並入主法國FNAC,成為大股東,整個80年代快速發展下來為康藍累積雄厚的資本。90年代初,康藍卸下總裁的職位,沒多久Habitat就賣給IKEA,這時康藍的重心逐漸移轉到Conran Shop和餐飲事業上。

康藍花了350萬英磅從米其林集團買回Conran Shop,開始進行展店計畫,在8、9年之內開了巴黎兩家、東京和福岡各一家、紐約一家、倫敦增至4家,今年下半預計在東京丸之內再添一間。每一間Conran Shop雖然商品內容大同小異,但依所在地方略有調整。就像Habitat一樣,Conran Shop現在也是一次購足型的賣場,巴黎、倫敦和紐約的店舖每間都是佔地廣大,從客廳、臥室、廚房到庭園,涵蓋所有家居生活機能。

康藍爵士的「Good Life」品味在Conran Shop毫無保留地呈現,他所選擇的商品包括著名設計師的經典作品、年輕新銳的前衛之作、以及獨家專屬的設計,在店內逛一趟下來,當今國際在流行什麼,哪些是不被歲月淘汰的經典,這一季最in的居家風格,大致在腦中成型。英倫餐館征服花都人餐飲是康藍另一項重要的事業,早在1953年,他就開了一間Soup Kitchen輕食店,只賣湯、法國麵包和義式咖啡,以低價供應基本水準的飲食。接下來30年,康藍斷斷續續開了幾間餐廳,不過都沒有80年代末那麼認真,卸下Habitat的重擔後,康藍以他的大本營;泰晤士河畔的Butlers Wharf為出發點,一家接一家愈開愈入戲。Butlers Wharf這塊區域以康藍投資的Design Museum為中心,各種風格的餐廳、酒吧結合花市和Conran Shop成為倫敦市民週末消磨時間的逛街地點。

康藍爵士開的不是那種老氣橫秋的正統餐館,結合加州和澳洲的無國藉融合料理、新派法國菜、亞洲菜都是他勇於嘗試的種類。可以看出他對於美食潮流的重視,就像每一間餐廳摩登洗練的裝潢一樣,光鮮時髦的都會風貌,深受專業雅痞階級的喜愛,與Conran Shop的客層不謀而合。英國食物向來以難吃聞名,鮮少聽說英國餐館跨出國門可以存活的例子,康藍卻斗膽將館子開到巴黎去,成天嘲笑英國佬廚藝有多爛的法國人,竟然無法抗拒開在左岸的Alcazar,這間被康藍收購重建的俱樂部,以超級時髦的面目重返花都,立刻成為城內最熱門的話題,康藍即使征服不了法國人的胃,至少他所塑造的氣氛情境,巴黎人是徹底折服。
如果這樣說下來,你對康藍的「Good Life」仍然滿頭問號,看幾本Conran Octopus出版的書應該可以盡窺全貌。這間80年代創立隸屬Habitat集團的出版社,將康藍個人生活品味盡錄書頁之間,IKEA收購Habitat,Conran Octopus被其它財團接手,但是整個出版方向與康藍仍是關係密切,在室內家居、花藝庭園到飲食生活這類軟性書領域佔有屬一屬二的地位,專攻摩登現代的美學風格。康藍爵士本人掛名的書也不少,談他喜愛的家居風格、開餐廳的經驗、眼中的倫敦,至頭至尾的簡約現代氣味,從他開設第一間Habitat以來沒變過。

很難去解釋什麼是「Good Life」,但沒有人懷疑康藍提出的生活情境不是「Good Life」,他把自己畢生的最愛、信仰和生意結合在一起,這種強烈個人色彩的商業模式很難模仿,卻帶給我們一個重要的啟示:風格不是一天造成的。有趣的購物戰利品展覽培養風格需要無比的耐心,康藍集團底下有個基金會(Conran Foundation),每年固定舉辦一個有趣的展覽,就是找一位時尚設計領域的名人,給他1萬英磅去買東西,最後把購物戰利品擺在倫敦Design Museum展示,《Wallpaper》總編輯、當紅設計師Marc Newson都被邀請過。這個展覽所費不多,每年一定會引發話題,愛買的時髦人士無不好奇他們究竟買了什麼。

康藍藉由這些意見領袖傳達採購優質設計良品的訊息,雖然不是直接替旗下事業促銷,卻隱約地把設計、時尚、購物和Conran的形象串連在一起。年過70喜歡叼根雪茄吞雲吐霧的康藍爵士,追求「Good Life」的熱情絲毫不減,為了採買Conran Shop新闢的亞洲設計雜貨區,親自遠征越南、印尼、泰國、日本,遇見漂亮的設計雜貨,歡喜得就跟小孩子沒兩樣。有這樣充沛的原始動力和精神,才有可能建立個人品味的事業王國吧。一面想著,一面心裡在盤算明天去機場前有沒有時間再跑一趟Conran Shop。

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

[轉載]經理人月刊-迪士尼SCSE法則

在全世界5個迪士尼樂園之中,東京迪士尼的造訪人數高居世界第一;同時,它還能在每年服務1500萬名遊客的情況下,以高水準的服務品質吸引遊客再次造訪,創下每年高達98%的回客率。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些在最前線服務的迪士尼員工,有九成是工讀生。
曾經擔任東京迪士尼樂園第一期正式員工、現任JS Partner負責人的福島文二郎,在《沒經驗的新人,也能成為100分員工》一書中,公開分享東京迪士尼的領導哲學:
首先,迪士尼在招募工讀生時,原則上都會先預設為「全部錄用」,然後,從中挑選出「喜歡教人」「有熱忱」的工讀生,詢問他們是否有意願擔任訓練員。通常,在經過公司內部訓練後,即使是只具備工讀生的身分,也能扮演起傳承公司文化的要角,甚至成為新進人員的榜樣。
在如此特殊的人力結構下,迪士尼的企業文化及工作規則是否明確,就顯得非常重要,否則年輕又經驗不多的工讀生,在面臨各種突發狀況時,很容易手忙腳亂,導致服務品質低落。
為了防止這樣的狀況發生,迪士尼在進行員工訓練時,都會反覆教育一套獨門的「SCSE法則」(Safety、Courtesy、Show、Efficiency),協助員工建立一套可用於任何狀況的思考原則;而迪士尼員工在面對各種問題時,也都必須以「S→C→S→E」的優先順序來衡量:
1.安全(Safety):對於每天平均有4萬名遊客造訪的迪士尼,「安全第一」是不容忽視的最高指導原則。遊客的安全先獲得保障,才能享受美好的消費體驗。因此,迪士尼要求全體員工,只要遇到危險狀況或感覺到危險時,就要立刻執行因應的相關措施。
2.禮貌(Courtesy):迪士尼秉持「所有遊客都是VIP」的理念,要求員工對待所有遊客,一律要恭敬有禮,並且面帶笑容;與遊客面對面接觸時,也要直視對方的眼睛。此外,員工也要懂得發揮同理心,自動自發提供遊客需要的協助。
3.表演(Show):在迪士尼,所有的工讀生都被稱為「Cast Member」(劇組人員,意指表演的一分子),Cast不僅意謂「員工」,同時也代表「演員」。由於迪士尼將園區內顧客所感受得到的消費經驗,都稱為「前台」,員工無論是戴頭套表演、或擔任解說員、賣東西,一律視為「表演內容」,因此演員(員工)一上台就必須切換前後台之間的開關,個人情緒只能留到下班後,即使是親友問起後台的祕密,也必須保密。
4.效率(Efficiency):遊客付出金錢與時間專程前來,倘若工作人員無法使遊客感受到對等的享受,遊客就不會想再光顧。因此,精簡而有效率地達成遊客的期望,也是迪士尼要求工讀生努力的目標,以不做無謂浪費為訴求,用最精簡的方式為遊客帶來更多歡樂。
(製圖、撰文 / 蔡芳紜,編輯 / 陳清稱,本文取材自《經理人月刊》2011年12月號


2011年12月22日 星期四

也談談2012年台灣大選:沒有主軸

身為一個本業是政治學研究的作者而言,一直避談現實的政治情況或問題,似乎有點未盡社會責任。撇開政黨立場,我也談談觀察這次大選的幾個思考。

2012年1月14日,台灣民眾將選舉新一任的總統與立法委員。選民將投三張票:一張是總統選舉票,一張是區域立委選舉票,另一張則是新設的不分區立委政黨票。

當媒體沸沸揚揚的炒作農舍案、宇昌案、富邦宴,這次大選的熱度始終不如往常。更令人覺得遺憾的,是政策辯論的表現上,候選人們還是一如往常,瀰漫著口號、務虛、分贓、媚俗。

媒體界舉辦了兩次總統候選人、一次副總統候選人的電視辯論會。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也辦了一次「文化界提問總統候選人」的發表會。有關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議題等滿天飛舞,提問內容龐雜,確實體現了台灣多元發展的種種訴求,但無法務實、聚焦的對話與討論,始終是這些政策議題無法有效論述的原因。

當候選人無法提出具體的願景、政策目標、策略做法時,任何的提問,仍只是類威權時代的「攔轎喊冤」。各界人士只能利用短短的一兩分鐘提出意見,最後加上問句,逼使候選人親口講稿幕僚準備好的資料,然後實問虛答一番。好處是,他們注意到這些問題了。壞處是,他們還是講不出問題核心究竟在哪,也沒有跟公眾指出問題該如何解決。

特別是,經濟或產業政策的論述特別薄弱。這較之以往,是很不尋常的事情。或許在這四年、兩次金融與歐債危機的情況下,政黨們根本還沒好好思考過,未來經濟治理的新模式(這是明年1月底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議程主題)。實在很令人擔心,大選之後,我們的經濟民生問題、產業發展、金融治理,這些錯縱複雜的問題,該怎麼辦。

經濟問題的重要性,不是在如何讓民眾大家都賺錢,而是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經濟問題無疑是牽涉最多利害關係人的政策議題。牽一髮動全身。但我們的政治人物卻一副打算視而不見。我們只聽到一方說,經濟很好;另一方說,經濟非常不好。然後呢?

另一個問題是大家都迴避,但政治人物也無能解決的,是官僚體系問題。這個問題我會另外再談。官僚系統+經濟政策,兩個有焦距的問題,幾乎就構成了西方政治中左右派思想辯論的主軸。但台灣的政治人物,我看是沒人敢動龐大官僚體系這個怪物。因為這個怪物還是大票倉。

所以我看這次大選,我認為整個選戰的主軸就是:沒有主軸。

2011年12月17日 星期六

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納博科夫的頌詞

這篇書評寫得真好。
把納博科夫的詭譎多端、神采軼事、趣味風流,寫得言簡意賅、深入淺出。
我們都該學習納博科夫,做一個講究「科學的激情」和「藝術的精確」的好讀者。

謹向書評原作者致敬,並請慨允轉貼如下:

篇名:納博科夫那股勁兒

出於某種機緣,我認識了納博科夫,重新組合了我書架上的書們的擺放位置。出於某種機緣,因為納博科夫,我認識了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些人。出於某種機緣,我為《納博科夫傳》的中譯本推薦了一個完美的譯者,撰寫了內容介紹,聚攏了幾位納博科夫愛好者,採訪了它的作者,並在第一時間讀到了成書後的它。對我而言,它不僅是一本納博科夫百科全書,還是普魯斯特筆下的“有靈之物”。因為這本書,我看到了一個“愛好者”可能生長的形狀。 
  我把納博科夫看作一個完美的人。沒錯,他少年風流,閱女無數。他熱衷炫技,玩弄讀者,他的每一頁彷彿都寫著“我牛叉”三個大字,孤傲自戀,口出狂言,不可一世。他不會開車,不會打字,不會寒暄應酬,累煞完美的妻子。 
  我喜歡納博科夫那股勁兒。他是個昆蟲學家,踏遍歐美大陸捕捉蝴蝶。他是個講究“科學的激情”和“藝術的精確”的好讀者,提醒學生注意包法利夫人眼睛的漸變色。他是個高挑健壯的運動好手,守門時撞到昏厥,肋骨折斷,抱著足球死不放手。流亡年代,他以教授網球與拳擊維生。他是語言天才,逍遙於俄英法三度空間,大西洋上空的一片羽毛,不屬於任何一個界限分明的大洲。他有執拗可愛的一面。為了保證從俄國革命中搶救出來的俄語財富不流失,在劍橋,他每天抄寫俄語詞典;僑居柏林15年,拒絕學習“難聽的”德語,水平只限於在超市結結巴巴地買香腸。一舉成名後,竟耗時14年將薄薄一本《葉甫蓋尼•奧涅金》譯註成四卷本英文鉅作——這個堂吉訶德式的瘋狂舉動無人理解,他也因此與摯友埃德蒙•威爾遜分道揚鑣,一段文壇佳話就此葬送。 
  他運氣好,命運的每一次遭遇,都變成通向成功之路的關鍵轉折。放棄一流的俄語,被迫用他認為是二流的英語來寫作,對年逾不惑的作家無疑是種悲劇。然而命運總愛與他兜圈子。寓居美國後,他潛心創作的俄語作品都無法寫完,猶猶豫豫寫出甚至打算付之一炬的英文作品卻總是為他帶來盛名。如果沒有俄國革命,他還是那個孤芳自賞寫抒情詩的老貴族。如果沒有歐洲流亡生涯,他不會在絕對的孤獨中探索無人喝彩的小說藝術。如果二戰沒有爆發,如果妻子薇拉沒有猶太血統,他不會逃亡美國那片陌生的大眾文化的樂土,放棄他獨特的俄語,努力成為一個美國作家,並以美國人前所未見的文體,開拓了英文寫作的疆界。 
  納博科夫還是個很英俊的人。讀者們看到的,大都是他五十歲以後的照片。許多人看圖說話,說一眼就看出是個肥胖的老毛子。這對他不公平。納博科夫曾經帥可敵國。所謂肥胖的老毛子形象,不過是他長跑調的結果。想當年,他從克里米亞逃亡到希臘,只呆了三週,就發生了三樁風流韻事,且每一樁都有認真的“思想交流”。他從柏林到陌生的巴黎參加作品朗誦會,英俊的面孔和迷人的聲音引來“數千名婦女”,流亡作家圈中哪有人見過這種架勢。英俊至此,無論如何驕傲風流也是可以原諒的。 
  納博科夫是個堅定的個性主義者,討厭獨立和個性之外的任何東西。無論走到哪裡,他都是個不合群的異類。他擁有非同尋常的自信,對自己的天才從不懷疑。孤獨從來不讓他沮喪,他因孤獨而愈顯高貴。在極簡主義盛行的時代,他是個頑固的極繁主義者。他全心致力於那些人所不知的技藝,並相信自己所經營的,是了不起的傑作。 
  對熱愛寫作的人來說,納博科夫的作品是小說技巧百科全書。你永遠可以從他的任何一部小說中發現嶄新的絕妙的東西。即使未完成的斷片殘簡,也能給敏感的習作者帶來靈感的觸動。他的身後,總是跟著一大串致敬者:格恩厄姆•格林,厄普代克、品欽、巴斯、巴塞爾姆、佩雷克……以及一長排感恩的諾獎獲得者:大江健三郎、庫切、帕慕克……只要小說還存在,這個名單就會無限續寫下去。他的小說有無限種解釋的可能,讀三遍以上才能撥雲見日,難怪各種版本的教科書中,納氏小說的故事梗概總是各不相同,錯誤百出,遑論準確解讀。 
  不過,如果沒有洛麗塔颶風,納博科夫在美國人眼中,與其說是作家,毋寧說是個淵博而古怪的學者。評論界對他的文學作品冷淡而有敵意:“一個擁有如此突出能力的作家應該更多地致力於永恆價值上,而不是在文學技巧上玩聰明的雜耍。”時至今日,誰也無法否認,文學教授納博科夫與小說家納博科夫教給我們的,遠遠超過了“聰明的雜耍”,如果你願意,盡可以從中讀到無數的道德訊息、哲學思想、彼岸世界、神聖救贖……然而這又是他一再聲稱他的小說所輕視的東西。 
  《洛麗塔》之後,他最好的作品是《微暗的火》和《阿達》。它們很難討普通讀者喜歡,將形式技巧玩到極限。《洛麗塔》之前,他用英語寫作的《塞•奈特的真實生活》和《庶出的標誌》是被忽視的偉大之作。然而,我最喜歡的那個納博科夫還是用俄語寫作的那個流亡之人。那時候他叫西林。俄語中意為天堂鳥。我始終覺得,《天賦》才是他最好的作品。在俄語中,此書名為“Dar”,意為“獻禮”,是俄羅斯作家納博科夫向俄羅斯文學傳統奉上的獻禮。可惜遙遠的蘇俄阻斷了它的回鄉路,直到半個世紀後,俄羅斯才收到了它。 
  《天賦》斷斷續續寫了五年。在此之前,納博科夫六部長篇也不過總共用了五年時間。他35歲之後所有作品的端倪,都可以在《天賦》中找到。神秘的塞巴斯蒂安、可憐的洛麗塔、癡狂的亨伯特、令人心碎的普寧教授、瘋癲的金波特……仔細尋找,《天賦》中到處都是他們的影子。寫作這部書的過程中,他還轉而寫出了《斬首之邀》。《斬首之邀》又孕育了《庶出的標誌》。還有十幾個短篇小說,幾部詩劇。這些像被切割的晶體表面一般閃亮而精確的短篇小說,支撐著納博科夫作為一個溫柔、敦厚、悲憫、仁慈的“自由主義的人道主義者”的身份。《菲雅爾塔的春天》是一首陰翳且晦暗的長詩。《喬爾布的歸來》(中文本有譯為《舊夢重尋》)動人心弦,結尾令人寒徹。《雲,城堡,湖》的主人公似乎在請求作者把他抹去,因為在文本中無法堅持生存下去,他“無力屬於人類”這個殘暴的種族。你盡可以把它們當散文或長詩來讀。美,的確,然而又不止美這麼簡單。每一個短篇都有匠心獨具的運思。每一個細節都是語義叢生的文本叢林的秘密機制。如果你願意,撇開美和秘密機制,處處可見“永恆的價值”;然而撇開這一切,損失的將是納氏小說中最大的價值。閱讀納博科夫的行旅,我以為,就當從這裡開始。

舊筆記本中的語錄-查理蒙格、富蘭克林

1. Charlie Munger
找出你最擅長的事情,然後持之以恆、樂此不疲地去把它做好。

2. 富蘭克林
一個成功的生意人,在事業上很精明,因此能很早「退休」,
將時間和才能貢獻給科學、政治,
最終建立國家。

台灣股票交易的費用與稅

買進時:
手續費 =
股價 x 張數 x 0.1425%

賣出時:
1. 手續費 = 同上
2. 證交稅 = 股價 x 張數 x 0.3%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電動車電池問題的new business model

2大龍頭超商加入推動電動機車行動。
全家將在年底前就165家駐車店鋪導入充電站;
統一超商(7-11)則配合澎湖低碳島推出電池交換服務,28個據點即日起與中華汽車合推電池交換業務,每次交換僅收費15元。

李嘉誠新投資動作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11213000996&cid=5081898

就讓我們過一段時間來檢視,李首富的寶刀是否未減。他的投資準則永遠一致、數十年如一:景氣好時投資獲利產業、確保高現金流量,景氣差時逢低大舉買入資產地皮。

道理我們都知道,差得就是我們沒有李嘉誠的投資紀律。


逢低搶進 李嘉誠大舉圈地



大陸樓市面臨宏觀調控量價萎縮,香港首富、也是富比士評比的華人首富李嘉誠逢低搶進,出手圍獵一線城市,繼11月初斥資8億元(人民幣,下同)在佛山底價拿地之後,12月初再以19億「抄底」價,買下大連西崗區住宅和商業物業用地。
李嘉誠旗下企業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兄弟地產公司的投資觸角,出手毫不手軟的伸向大陸一線城市「抄底」,中國經濟網報導,調控政策越是加碼,李嘉誠「圈地」越不手軟,12月2日,李嘉誠旗下企業,長實及和黃各出資50%組成寶立發展有限公司,斥資19億元拿下大連西崗區黑咀子碼頭一宗用地,地塊總面積為14萬3034平方公尺,收購後將發展成住宅及商用物業。
都是以抄底價取得
換算之後,李嘉誠搶地的快、狠、準讓人不得不佩服,以地塊建築規模達50.5萬平方公尺,推算樓面價只有376元/平方公尺,資深房地產業內人士指出,這已是「抄底」價,甚至低於流拍、底價成交。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1月初,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曾斥資8億元在佛山拿下一塊商業用地,也是底價成交。
中國經濟網報導,去年11月26日,和記黃埔透過競拍方式以13.1億元的價格標下重慶兩江新區一處住宅用地。不到一個月,和黃再次出擊上海,首進大連和南京,在一月之間斥資逾73.8億元連拿四處地塊。今年年中李嘉誠更高調宣稱,準備大舉抄底拿地,依舊看好大陸的房地產業。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分析師楊紅旭表示,對於實力超強的外資,現在進場正是抄底拿地最好時機,外資融資管道多,資金鏈相對比較寬鬆,現金流情況較好,有能力在熊市時頻繁圈地。
市場人士認為,李嘉誠就是善於逆市投資的商人,而「低吸高拋」就是他慣用的投資法則。外資圍獵一線城市,就是在賭調控政策的走向,認為房地產調控終將會放鬆,地產會迎來春天,因此低進高出,算好市場的節點後押注,看好的是2013年大陸地產業會有好前景。
和記黃埔分進合擊
值得注意的是,從未登陸廣州推案的長江實業,首次進軍就推案兩個全新商業和住宅項目,長江實業是李嘉誠創辦的長江集團旗艦企業,也是香港規模最大的地產開發商,主營業務是發展住宅及工商物業。推出包括計畫於2012年年初推出坐落於蘿崗金坑森林公園內的「禦湖名邸」,以及位於黃埔地鐵上蓋的「都會新城」兩大項目。
長江實業在一線城市的動作正表明,開始獨立操作品牌,主攻一線城市,也意味與專司二、三線城市房地產開發的和記黃埔並行發展。

2011年12月1日 星期四

服務業的紀律與創意

服務業的從業人員,要講求的應該是紀律,而非創意。
因為服務業本身已經處在一個富創造力的工作情境了,
創意是基本的必備能力,不需特別強調。
反倒是在這種工作情境中,服務人員常忘了或脫離了基本規矩、禮貌、道理,
所以更應該要求其紀律性,導致亂無章法、鬆散怠慢的表現。

相反的,在了無生氣的官僚組織中,紀律已經內化在法制中,
他們不能再強調紀律。官僚需要創意。

2011年11月26日 星期六

企業家的責任

前國產汽車廠長崔勝核:

「員工如果表現不好,老闆隨時可以把員工開除,可是員工卻沒有任何方法,要求老闆必須要把公司經營好!」

國產汽車老闆後來因為玩股票,玩到員工被賣掉。他才有此感觸。

誰來約束企業家?唯有企業家自身的責任感。

看著大家都說景氣不好、景氣循環越來越頻繁,企業沒訂單的風險是企業要吸收還是轉嫁給員工?(胡勝正院士還問法律怎麼規範)

想想永遠的老董王永慶講的話吧:

「景氣的循環變化是必然的...因應能力的來源,就是平時努力推動管理改善工作。不斷強化企業經營體質。」

也許就是這樣:企業體質好,有競爭力,不怕景氣起起伏伏。就像人的體質好,有抵抗力,就不怕氣候冷冷熱熱。

2011年9月18日 星期日

Jill Krementz鏡頭下的John Updike

http://www.newyorksocialdiary.com/node/193849

喜歡這個網頁,攝影師Jill Krementz 鏡頭下的美國作家John Updike。
「他風采卓越,自然有禮兼富古典優雅舉止,隱匿了其作品的不妥協風格」。
(His presence was distinguished by a natural courtesy and old-fashioned good manners which belied the “uncompromising style” of his fiction.)

我們這一代人啊,何嘗不需要這樣的風範?
那麼多的壓力、挫折、無趣、榮景不在、煩悶與焦慮,種種的生存戰爭,
更要洞悉人性幽暗的光明微笑,以及由此幽微而來的嘲諷精神。

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

張榮發的事業擴張術(速)

張榮發是1927年出生的。從航業基層事務員開始幹起。36歲時,以積蓄與同業合開新台海運,不久後經營不善而解散。

1968年,張榮發41歲,創立長榮海運公司,資本額兩百萬。靠一艘二十年船齡的乾貨船航行遠東與美國間。之後開拓中東線,投入資本大手筆購船,擬定船隊貨櫃化目標,接著陸續開闢美國西岸、地中海、中南美洲、遠東-歐洲航線,到實現東西雙向環球航線。

以30年左右時間(約1996年),長榮經歷15次增資,從200萬資本額增加到139億,成長7000倍。平均每兩年增資一次,每年資本額成長約230倍。

1989年成立長榮空運。上面的數字應該僅是海運的部分。

2011年9月6日 星期二

媒體操作

抄錄一段,

根據白宮解密的檔案表明,尼克森和他的國務卿季辛吉的對話紀錄裡,處處都是「我們把這個洩出去,把那個洩出去,這個應該給這個專欄作家,把那個也給他們。總之都是在談把哪個洩漏給哪家媒體的事」。季辛吉擔任尼克森與福特的國務卿時,常給記者洩露消息,但記者在報導時只說「根據國務院的一名高層人士」,季辛吉解釋說:「其實每個人都知道那個高層人士是我。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外國政府不必把我說的視為正式立場。理論上,談判中的每一方都承諾保守秘密,但同時每個人卻都把自己版本的東西洩漏出去。那麼我覺得也該有個美國的版本洩漏出去。因此我們都在玩這個複雜的遊戲。」

倪炎元,《公關政治學》,219頁。

故事很精彩。
文字太囉嗦。

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

David Ogilvy

有一個哥哥帶他入行;

38歲時以6000美元成立廣告公司;

花四年時間換掉Anderson Hewitt。

富「現代感」的寫作者

通曉歷史、想像未來,但是活在當下。活在當下的生活存在感。挖掘生活中的小確幸。

2011年8月23日 星期二

[葡萄酒隨興喝] 7-select 法國AOC紅酒

酒名:7-select 法國AOC紅酒
年份:2009
購買地點:7-11
價格:299元
產地:法國 Minervois 酒區
感想:酒味太濃、香氣不足。對舌間太過刺激,對舌根太重。開瓶久置後,香位略增,酸度適中,澀度稍稍高。整體來說,符合這個價格的價值。




2011年8月15日 星期一

蘋果的工藝設計

賈伯斯:

設計是個有趣的領域。有些人認為,設計就是產品的外觀看上去什麼樣。但其實,如果細想一下,你會發現設計其實是產品如何發揮效能的學問。

蘋果教派

史考利:「蘋果無處不是賈伯斯的DNA,即便是在他離開後。蘋果裡有種類似異教崇拜的文化。這不像一家真正的公司,更像一個教會。」

2011年8月7日 星期日

科技的意義

一種好用的工具會為人們生活帶來多大的幫助。

很多電腦玩家,討論起技術細節滔滔不絕,卻很少關心一項新技術會怎樣改變人們的生活。

真正的電腦一定要好用,一定要解決實際生活、工作中的問題。

蘋果創建的理念

Steve Wozniak:

我和賈伯斯創建公司時的理念...這種理念的核心是設計出色的產品--出色到每個人都像看見美食一樣垂涎欲滴。這種理念的靈魂是令人心動的設計--永遠追求並享受快樂的感覺。

Note: 垂涎欲滴→蘋果咬一口

2011年6月27日 星期一

人口密度與人際關係敏感度

John Kotter在寫松下幸之助的傳記背景時,有這樣的觀點。

人口密度高的社會,對人際關係與責任義務很敏感。傳統性的社會價值,也為人際關係建立了穩定性。

那當大前研一所謂的「一個人的經濟」趨勢,遇到這種人際關係敏感度的社會結構,會碰撞出什麼新的行銷文化與價值?

品牌與知識管理是一體兩面

公司的品牌與知識管理是一體兩面。

這句話的延伸意思是,品牌不可能沒有知識基礎;以及知識管理須以品牌為依歸和指向。

而執行力的問題,壓根是人性的問題。領導及管理層越洞悉人性,越能打造堅實執行力。然後超越執行效率,將視野帶向另一個跨界之境。

差異管理

制定標準,並不是要將公司齊一標準化,而是要透過標準找出差異,進行差異管理。

同樣的道理,公司管理的精隨,不是管理如何在業務順暢時更極大化利益與市場,而是管理危機的潛伏、外部的困境、內部的騷動。

如果公司賺錢是標準,那困境與危險就是差異。

2011年5月28日 星期六

行銷的硬體與軟體

電腦如果沒有聰明人腦寫出好的程式語言,下指令給電腦硬體運算執行,
電腦終歸只是一堆無用的廢鐵。

行銷有很多外顯的硬體,廣告、公關活動、促銷折扣.....
如果沒有聰明的行銷顧問寫出好的程式語言,
下指令給行銷人員操作執行,
行銷終究只是一堆無用的煙花。

2011年4月29日 星期五

固定成本 vs 變動成本

兩者的關係是公司發展過程中,管理組織成長與轉型的投資決策基礎。

中小企業的變動成本高,固定成本低,市場行銷、人力資源、夥伴關係、異常管理等非常重要。

當公司變成大企業,會轉向投資高固定成本、低變動成本,這類的業務能夠持久坐收高獲利,也就是躺著也能賺錢。

由此觀之,創業精神與投資學似乎不相容。但實際上,成功的商戰哲學就是融合這兩種武器,沉著應變,不求躁進。成功的決策多少有些運氣成分,但失敗的決策才能學到智慧。話雖如此,很多人一個決策大敗筆,從此就倒地不起。

2011年4月20日 星期三

行銷執行力

怎麼賣一個消費者想要買的商品或服務,是一回事。
消費者買得到與否、怎麼買、買完後感想如何,是另一回事。

行銷執行力的問題,是一個企業如何貫穿策略與行政間的管理問題。

2011年4月19日 星期二

顧問業的資產負債表

單純服務業,智力密集,沒有生產設備與廠房。

因此更應該做好財務管理規劃。
例如將獲利盈餘投資固定資產,以利於銀行貸款週轉金。
或是投資流動資產,以保持現金擴充流動性。

2011年4月6日 星期三

海綿寶寶經濟學

長得如此怪形異狀,聲音線條都很粗糙,
對話步調快速而無厘頭,
完全不符合精緻、優雅、質感、炫麗的文創美學,
但卻可以狂掃小孩子跟家長口袋的錢。

2011年4月5日 星期二

投資者與管理者

即使是一家體質良好、營收增加的企業,
管理階層很容易發生爭執。
這時候投資者運用手中的籌碼,
加碼某一方來定奪營運方向。
投資者表面上不介入管理爭端、與人為善,
但實際上握有生殺大權,
是頭仁慈的獅子。

2011年4月1日 星期五

掛名費

是一種我們社會中特殊且重要的商業運作機制。

掛名費某種程度,就是個人的品牌溢價,或品牌資產。

名聲、權勢、尊敬的程度,都與掛名費成正比。

2011年3月30日 星期三